來源:行長速覽

“一個初步具備思考能力的矽基生命,將如何就18家全國性銀行的薪資、待遇給出評價。”
從小眾寶藏到“服務器繁忙,請稍後再試”,春節前後,一隻來自中國的“藍色鯨魚”橫空出世,在全球激起千層浪。名為DeepSeek(深度求索)的國產AI大模型,憑借其高性能、低成本的開源特點,將科技革新的旋風,呼呼刮進了銀行體係。相較於kimi、豆包、智譜清言、騰訊元寶、通義千問等其他知名AI大模型平台,DeepSeek在歸納和演繹方麵顯得“更聰明、更便宜、更開放”——自主學習能力更強,占用更少的算力資源便可實現自動推理得出正確的結果,表達上也越來越接近“人話”。近兩年來,“過緊日子”逐漸成為銀行業各大金融機構開始提及的頻繁詞匯,“降本增效”更屢屢出現在銀行業績報告之中。在當前銀行業整體承壓的當下,一個初步具備思考能力的矽基生命,將如何就18家全國性銀行的薪資、待遇給出評價,《行長速覽》帶著疑惑找DeepSeek聊了聊。先說結論,DeepSeek的輸出大多“有理有據”,多為結合網絡可搜索相關財經主題稿件內容聯係整合生成。然而,在麵臨財經文章圖文配合的寫作輸出時,DeepSeek略顯“有心無力”,對於圖片文字並無識別,多依據文章內的文字敘述,此外,即使DeepSeek的文字語言顯得更像“人”的表達,但作為AI工具的“它”仍或多或少存在“AI幻覺”——即可能會自信滿滿地編造不存在的數據,還會把不相關的信息聯係在一起,又或者生成看似合理但實際錯誤的內容。以下是DeepSeek結合2023年公開數據及年報信息,從整體趨勢、國有大行與股份行對比、具體銀行案例等角度對全國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(國有大行)和12家股份製商業銀行(股份行)的薪酬及待遇情況進行的綜合評價:
整體薪酬水平與趨勢:
國有大行與股份行的薪酬差距顯著。國有大行員工平均薪酬普遍低於股份行,國有大行人均薪酬約30萬-43萬元,股份行則普遍在40萬-60萬元之間。例如,國有行中以43.55萬元居首,而股份行中以60.37萬元領跑。高管薪酬差異更大。國有大行高管平均薪酬多低於60萬元,而股份行高管薪酬普遍超百萬。例如,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年薪345.32萬元,副行長張俊潼307.04萬元。薪酬變動趨勢。2023年,超半數銀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,股份行降幅更明顯(如降8.3%),但國有大行和農商行整體微增(如漲6.54%)。部分銀行因業績壓力實施“績效薪酬追索扣回”,如招商銀行追回4329萬元,涉及4415名員工;渤海銀行人均追索4.7萬元。國有大行薪酬情況交通銀行:人均薪酬43.55萬元(國有行最高),同比增長1.64%。高管薪酬在國有行中較高,但整體受限,例如董監高平均薪酬73.32萬元。:人均薪酬未公開,但員工總數減少8335人,部分崗位被數字化勞動力替代。高管薪酬較低,董事長廖林未披露具體薪資,但國有行普遍受政策限製。:員工總數增長2.4萬人,但人均薪酬同比下降5.18%。新增崗位集中於綜合管理和附屬公司,基層薪酬壓力較大。
中國銀行、、:人均薪酬均約35萬元左右,處於國有行中下遊。郵儲銀行基層員工月薪甚至低至5000-7000元,反映一線崗位待遇偏低。
股份製商業銀行薪酬情況:招商銀行:薪酬標杆,人均60.37萬元,高管薪酬最高(行長345.32萬元),但2023年董監高薪酬同比腰斬。績效追索力度最大,涉及金額4329萬元。:員工平均薪酬59.54萬元(A股銀行第一),但人均營收同比下降11.05%。高管薪酬較高,但未進入前三。民生銀行:董監高平均薪酬141.87萬元(股份行第一),但同比下降17.53%。董事長高迎欣年薪373.52萬元(全行業最高)。平安銀行:人均薪酬同比下降8.3%,但高管薪酬仍居前列(如項有誌301.82萬元)。人均營收381.96萬元,位列股份行第一。、、渤海銀行:興業人均57.18萬元,但人均營收同比下降9.06%;浙商人均54.60萬元,高管薪酬降幅超30%。渤海銀行人均薪酬降幅最大(8.79%),且人均追索4.7萬元。其他股份行:廣發銀行:人均薪酬漲幅6.20%,國有行中表現突出;:董事長張為忠因任期短,年薪僅21.42萬元,但員工平均薪酬未披露;恒豐銀行:體量最小(1.2萬員工),高管薪酬未公開。薪酬結構及崗位差異崗位層級分化。高層管理(如投行、風控)年薪可達百萬,而一線員工(如櫃員、客戶經理)月薪僅5000-2萬元,部分基層崗位甚至低至2000-3000元。股份製銀行高薪崗位集中,國有行則因規模龐大導致平均薪酬攤薄。福利與隱性待遇。國有大行福利體係更完善(如住房補貼、職業穩定性),股份行則依賴績效獎金。
部分城商行(如、)因業績增長,人均薪酬超40萬元,逼近股份行。
綜合評價國有大行:薪酬較低但穩定性高,適合追求職業保障的從業者;一線崗位待遇亟待提升。股份行:高薪與高風險並存,薪酬與業績強掛鉤,適合高績效人才;但近年降薪和追索壓力增大。行業趨勢:數字化替代加速(如工行3萬替代)、薪酬管理趨嚴,未來基層崗位薪酬改革或成重點。
DeepSeek數據來源參考:各銀行年報及公開統計(詳見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J1T9MLH40528A74T.html(來源1),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IUSJQFD7055284JB.html(來源2),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money/bank/gsdt/2024-06-18/doc-inazpcsc3396482.shtml(來源3))
《行長速覽》注意到,DeepSeek的輸出結果中有些地方仍尚待商榷、“去留存疑”。以國有大行薪酬、待遇評價輸出內容為例,DeepSeek的數據大多來自來源3,該文章中,筆者以圖表形式將18家全國性銀行人均薪酬統計悉數列出(見下圖),正文中僅輔以部分文字說明做重點敘述,但DeepSeek卻直言工商銀行人均薪酬未公開,建設銀行相關輸出也並未提及平均薪酬,並將中國銀行、農業銀行、郵儲銀行均籠統表達為人均薪酬約35萬元左右。

12家全國性股份製銀行輸出結果方麵,《行長速覽》在提問時特意注明需全麵覆蓋6家國有行及12家全國性股份行,而或是由於缺少部分銀行在財經文章內的文字敘述,DeepSeek並未如期完成全覆蓋,漏缺了、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思考過程中,DeepSeek曾有所提及。此外,其他股份行中的廣發銀行、恒豐銀行因暫未上市被歸為一類情有可原,但浦發銀行也並入其內著實令人有點出乎意料,且未能理解其分類依據。
毋庸置疑,風頭正盛的開源AI大模型DeepSeek的“金融朋友圈”正不斷擴容。據不完全統計,包括、蘇商銀行、重慶農商行、北京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機構,紛紛“嚐鮮”DeepSeek,探索相關應用場景。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,金融機構接入DeepSeek後,可以將其應用於投資研究、客戶服務、風險管控等多個核心業務領域,從而提高決策效率、降低運營成本並增強市場競爭力。
然而,正如上文所言,AI幻覺仍是普遍問題,DeepSeek也不例外。在金融領域,這種問題可能帶來嚴重後果。例如,在風險評估中,AI可能基於錯誤的推斷生成虛假的風險預測,導致決策失誤;在客戶服務中,AI可能提供不準確的金融建議,損害客戶利益。
關於DeepSeek,你怎麽看?歡迎留言討論。